无论是对经济理论还是经济政策的理解,都离不开深入经济现实的实践。相比较在pg电子在线试玩中,相对封闭和单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寒假返乡使得我们能够更为深入和全面地参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而这个寒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形成广泛了的基层共识。
中国的到底优势在哪里?中国曾经有突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的改革带来的部门间劳动力流动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开放成功兑现了比较优势并迅速追赶了世界制造业的技术前端,而上述这些的合力铸造了中国最为显性的优势之一---突出的制造能力。然而,随着以经济转型为突出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显然,中国的制造能力正面临的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挑战。
寒假期间,接触了不少各行各业的亲友,近年来不同产业和行业发展的绩效差异十分显著。家里有一个亲戚,过去从事小规模的零配件五金制造,两台车床三五个工人,也曾经效益不错,而如今由于产品质量提升跟不上,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最终产品越来越难卖,利润越来薄。高质量的产品的需求他无法满足,而这种生产模式也难于再提升效率,退出似乎成为了这样的小企业现阶段唯一的选择。而反过来看,又有另外一批从事高品质消费品和基建及住宅相关贸易的亲友,比如销售空调、净水器和消费升级的快速消费品,这几年的生意都不错。这样看来,一方面,我们的部分制造业企业正在阵痛中面临着不得不转型、不得不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压力,要不然就要被淘汰;而在消费端,国人对高质量的需求正不断的提升,消费拉动力正不断释放,也许这也会引导和倒逼中国的制造能力不断提升质量。
其实上述两个现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无论是制造业面临的压力还是消费升级的需求,其最终应对的方法都是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提升微观的产品服务质量,又要以此为基础提升宏观的经济增长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发展应对压力也释放动力。而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所生产产品满足需求的能力。
今年冬天,已经不用再解释在“宏观质量研究”中,我们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因为看似虚无抽象产业发展的波动背后显现着对加速质量提升的需求,而对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已经正藉由经济规律影响着这个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生意好做或不好做(产业发展是否有竞争力),东西好用或不好用(产品质量是否满足了需求),其关键都是质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都已经形成了基层共识。